廊坊新赛浦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SINCEP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环保部门仍将汽车作为治霾重点

2014-11-12 00:57浏览数:82

   2014年起北京市开始施行新的摇号购车规则,人们本应平静地过渡到年后摇号新政中。然而就在新年的前两天,中科院一个普通的研究课题却搅乱了这种平静,塞给人们一个重新审视这些限行限购政策合理性和必要性的理由。
  事件始于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12月30的一条微博,微博称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的“北京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解析出北京PM2.5的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此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学》上。
  其中最具争议的是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北京雾霾的贡献仅为4%,这似乎是为汽车尾气正名。随即新华社等大量主流媒体引用张仁健的研究报告,称“北京雾霾来源查明”,“汽车不是雾霾元凶”。
  随后,1月2日上午,北京市环保局在 “2013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新闻通报会”上,对中科院这一“4%”的说法作了公开回应,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方力表示,4%仅是“一家之言”。
  会上,北京市环保局还首次公布了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定的PM2.5年均浓度值:89.5微克/立方米,远超过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对于机动车尾气在污染物中的具体占比,北京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目前源解析正在数据分析阶段,从初步判断来看,机动车污染所占的比例比之前所说的22%还要略高一些,但燃煤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中科院也与1月2日下午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示经过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认真探讨后,“得出一致结论”,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
  对于为何会出现4%的结果,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项目组贺泓回应称,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样品量少,论文中只用了一个监测点的数据,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二是研究没有对硝酸盐、硫酸盐、铵盐、二次有机气溶胶等PM2.5二次来源进行解析,但是目前关于PM2.5中二次组分的来源还无法进行直接解析。
  在中科院的紧急纠错中,关于4%的争论就此叫停。
  限制措施有理有据
  在这场治霾大战中,比起减少燃煤、关闭污染工厂,限行限购是和老百姓直接相关的手段。随着限购政策的越趋严格,被这些政策绑架的人也越来越多,汽车企业的利益业也难免要随之牺牲。这也正是一份普通学术报告能引发轩然大波的原因。援引某卫视此前对此的解释是,“当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有一个权威机构给出数据,证明机动车不是主要污染源时,开车造车的人都可以松口气。”
  回到数据本身,虽然严格界定雾霾来源很困难,但是大量权威研究证明了,汽车尾气确实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在诸多研究报告中此项数据集中在20%-30%之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如方力所言:“北京有540万辆机动车,每年消耗的汽油400多万吨、柴油200多万吨。这么多的油品燃烧变成废弃物,而且都是低空排放,烧完后不可能只有4%。” 当然至于此前一些业内人士担心的,这份研究报告对国家治霾造成误导的可能性并未出现。
  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就北京的情况而言,是严格按照国际常用的污染源解析方法,核算各部门应减排多少污染物的任务。然后每个部门再根据成本效益,和一定的分配方式确定具体操作方法。比如减少燃煤的比重,导入新车的数量,黄标车淘汰方式,以及油品升级进程等。所以汽车行业参与负担“空气污染”这笔大单是客观而公正的。
  此外,撇开雾霾的因素,对机动车限制的另一个理由是治堵。目前北京市有540万辆机动车,道路密度却很小,加上机动车多为潮汐式出勤,所以限制机动车数量也就成了短期内治堵的快速有效手段。“至于有些人将此说成是“懒政”,我也不能认同,因为不管是在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还是城市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各级部门都一直在努力,但是这些工程的规划、建设都需要时间,实在跑不过机动车的增速。”丁焰表示。
  治霾依旧任重道远
  2011年北京开始实行摇号购车,到2013年12月,中签率仅为99:1。2014年起,机动车指标每年还将减少9万个,伴随限牌的还有各种限行规定。2013年2月,北京成为国内首个执行京五排放标准的城市。据悉,国六排放标准也在研究制定中,相应的京六标准也将会在北京率先推行。此外,北京的黄标车限制政策也比其他城市都要严格,每年北京市财政拿出将近10个亿的资金用于这部分车辆的淘汰更新。
  用丁焰的话说就是,因为雾霾和拥堵,北京已经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对于这些限制措施的效果,相关主管部门还是予以了肯定,毕竟这是权衡多方利弊之后的折中手段。“对比在未限牌之前,北京一年平均要导入80-90万辆新车,而在今年的摇号政策下,非新能源新车每年增量只有15万辆。此外,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淘汰黄标车以来,现在北京路面上已经基本没有黄标车了,路上能看到的都是国三以上车辆。”在记者采访丁焰的期间,正遇上其正在参与环保部的机动车总量核查工作,他告诉记者:“虽然数据刚收集上来,还没有最终统计结果,但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北京范围内国二以下车辆不超过50万辆,而在去年统计时,这一数字为100万辆。减少的这些新车旧车都是实实在在落实的减排任务。”
  对于排放标准,丁焰认为,北京在这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标准,在欧洲一些大城市施行的也仅仅是欧三欧四,而北京已经进入国五(相当于欧五)了。虽然由于量化背景不同,某些指标上还有差距,但是总体来说在北京油品升级上走的不慢。
  同时丁焰也坦言,对于雾霾的治理,北京的措施是全国最多最严的,现在看来,机动车排放污染快速增长的趋势是遏制了,但是由于城市特点、技术手段等因素,整个污染上升的势头还没有扭转,毕竟根治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