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认证制度从2002年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修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可行的认证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证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2014年,国家认监委开始对CCC制度进行深入改革,这次改革,又将对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生产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CCC制度改革
2014年,国家认监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公告,对运行了十余年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围绕“完善顶层设计,释放改革红利”的工作目标,按照既定的工作实施方案和深化改革工作路线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重点在指定机构的补充调整、修订发布新版实施规则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减轻诚信守法企业负担,激发强制性产品认证各相关方的活力。
此外,从修订产品类别上看,新的规则涵盖了CCC目录内所有产品,并且新增了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TD-LTE 移动终端设备等产品,更加贴合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产品类别;从认证参与者来看,新的规则涉及到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申请人,生产企业等认证活动的各参与方;从改革力度看,新的规则打破了检测机构的地域限制,增加了多个产品类别的认证机构,批准了外资检测机构成为CCC检测实验室;从实施效果来看,各认证机构和实验室已经在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提升服务水平;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化,这将对我国认证检测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认证机构
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23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修订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实施通则,特别是对认证模式的修订,使部分产品可以先获得CCC证书,再进行工厂检查。这使得认证机构在认证细则制定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因此,认证机构需要转变观念,把CCC认证从简单的管理模式转变成管理加服务模式,更多地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还要保证CCC认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另外,认证机构对实验室的考核和授权,对工厂审核员的认定和委托都关系到CCC认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各个认证机构之间对CCC认证实施通则的理解和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差异化也有利于机构之间的竞争,但是总的原则是应该保持一致,需要共同维护CCC认证的公信力。如,不同的认证机构对生产企业分类原则不尽相同,对于高等级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也不相同。这些差异有助于认证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体现出认证机构的管理思路,但总体上都是体现了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和优质企业的政策倾斜。
实验室
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26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更新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认证机构和实验室汇总名录及业务范围的公告》增加了部分产品类别的认证机构,扩大了现有实验室检测范围,同时还批准了民营实验室和外资实验室的CCC检测资质。这些对于实验室来说,地域限制的取消,检测范围的扩大,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和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检测认证机构,最终获批能够承担部分CCC检测任务,体现了此次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为将来国际化的竞争打下了基础。
目前,CCC检测实验室大多是体制内单位,虽然很多已经改制,但是还有很多遗留问题和惯性。外资实验室的进入,可以加快推动国内实验室的改革。外资检测机构起步较早,资金相对雄厚,技术能力较强,在市场推广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有很多既定客户。虽然目前对外资实验室授权的检测产品类别还比较少,但这已经对相同测试类别的实验室形成有力的竞争。如果将来CCC检测价格放开,实验室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拥有更多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可以通过打包服务,提供多份检测报告,从而摊薄CCC检测单项的测试成本,对于仅有CCC资质的实验室来说,可能压力会比较大。认证机构为了避免价格放开带来的恶性竞争,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可能会对签约实验室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企业在选择实验室时应该综合考虑实验室的专业背景、技术实力、服务水平、避免一味追求低价导致项目延误。
此次改革还取消了地域限制。从实验室来说,地域限制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地方保护不利于实验室自身成长,同时检测范围的局限性也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浪费。打破垄断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多个认证机构和检测实验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有序竞争,可以提高机构运行效率,提高服务意识,防止职务腐败。
检测实验室应该利用改革的机遇,申请更多的检测范围和授权资质,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第一,利用地域限制的取消,开拓更大的市场;第二,利用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解禁,通过合资或合作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国外实验室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人力成本比较高的美国,很多实验室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检测软件系统,实现半自动化检测,还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节省工程师时间,同时还可以避免人为错误。在提供客户服务方面,对于测试失败面临的设计整改,已经有专业的软件工具可以提供原因分析和整改方案,在节约客户时间和缩短认证周期的同时,提升了实验室的专业性,增加了客户粘性。长期来看,优质实验室将会是改革的受益者,这也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精神。
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是这次CCC市场放开的最大受益者。对于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自主选择认证机构和实验室,通过对比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够更深入理解CCC认证的要求和规则,把CCC认证从门槛变成垫脚石,为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安全保驾护航。通过改革,实现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和生产企业三赢,进而实现“完善顶层设计,释放改革红利”的工作目标。
另外,新规则允许利用企业自有资源进行CCC测试。对于优质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性企业,比如华为,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实验室测试,缩短测试时间和认证周期,更便捷地获得CCC认证,更快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如果生产企业保持良好的质量记录,还可以减少工厂检查频次,从而减轻企业负担,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对于首次申请CCC认证的工厂来说,部分产品类别可以选择先拿证,后审厂,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工厂对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一致性要求一定要准确理解,严格执行,一旦在获证后的工厂检查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面临暂停证书的风险。
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证机构之间的互认机制还不健全。有些新增加的认证机构对于CCC认证制度理解的尺度和把握还需要实践来证明。生产企业如果同时在多家认证机构申请CCC认证,由于各认证机构的实施细则有差异,比如对跟踪工厂检查的内容和频率的要求不同,生产企业可能需要分别接受不同机构的工厂检查。
另外,认证机构对生产企业分类的标准不尽一致,企业可能在不同认证机构被划分为不同等级。这些细节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在未来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