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赛浦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SINCEP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如何解决专用车的底盘之忧

2016-07-06 15:28浏览数:83

  底盘是专用车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是行业的老问题。如今,这个老问题有了新变化。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国内冷藏车生产企业的总工,谈到底盘“瓶颈”这个话题时,没想到他的回答是:“现在国产的底盘种类太多了,选择的余地很大,技术、质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这个回答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专用车底盘的“瓶颈”问题已经解决了?
笔者又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几家专用车生产企业,对几家企业的回答进行归类,笔者发现,凡是生产工程类专用车的企业,对国产底盘的品种、技术水平和质量都比较满意;而生产特殊作业类专用车的企业,还在继续为底盘发愁。
  专用车底盘的“瓶颈”问题可以说已经初步解决了一半,那么作为另一半的特殊作业类底盘,问题在哪儿?
  据了解,大的主机厂完全能做特殊作业类底盘,但是不愿意做,国民经济发展又必需,造成专用车厂选不到合适的底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用车厂只好买回底盘自己改,这样做一方面由于专用车企业技术能力有限而改不好,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国家禁止专用车企业私改底盘的规定,还有的专用车企业,由于买不到合适的底盘改成作业类底盘,只好自己生产底盘,可是自己生产的底盘上不了《公告》,无奈之下,只好把它归到机械类产品系列。
  还有的专用车生产企业,比如国内几家生产油田作业车的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包括底盘在内的油田作业车生产技术,具有生产油田作业车底盘的能力,但是这些企业长期以来被当作改装车企业对待,不能对外提供底盘。
  能做的不愿意做,愿意做的不能卖,买不到只好自己改,改不好的只好自己做,造成我国特殊作业类底盘长期处于尴尬局面。
  回过头来再说说国内大的底盘生产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生产作业类底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他曾经到过一些国内技术实力比较强的主机厂,探讨生产特殊作业类底盘的可能性,但是都被婉言推脱了。据这位业内人土介绍,毫无疑问,这些主机厂技术实力强,完全有能力开发和生产特殊作业类底盘,但是特殊作业类底盘年需求量也就百十来台,多也多不到哪去,大的主机厂根本看不上眼。
  不能否认,近一两年,主机厂越来越重视与专用车厂合作,甚至把是否掌控专用车企业,当作能否在市场取胜的重要砝码。但是必须看到,主机厂销售给专用车厂的底盘,绝大多数被改装成工程类专用车销售出去,改装相对简单,量也比较大,由此可见,主机厂只是把专用车厂当作底盘的第二销售渠道。
  目前的底盘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主机厂短时间内不会看得上特殊作业类底盘这点儿利润,特殊作业类底盘的尴尬局面如何能尽快解决?
  从目前情况看,最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允许那些有能力做而又愿意做的企业生产特殊作业类底盘。可是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增加,出现新的混乱。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逐步改革管理方式,酝酿首先在专用车行业实行准入制度。新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条件地让一部分有能力而又愿意生产作业类底盘的企业合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业类底盘的尴尬局面。
  据了解,在对准入制度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能力、规模、条件这个硬杠杠究竟画多高,是各方争论的焦点。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表示:实行准入制度不等于放开。实行准入制度以后,主管部门将依据指定的“准入条件”对企业进行考核,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准予生产整车,其他企业只能外购底盘,而且不允许对底盘进行调整和改动,更不能自行制造底盘。
  准入是否等于放开,关键看准入条件这个门槛是高是低。据了解,准入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生产能力、规模、条件,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符合,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致性保证。这个六个方面垒起来的门槛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要想迈入这个门槛,需要企业靠实力说话。对照这个“门槛”的高度,目前《公告》内有一些企业达不到要求,据了解,这些企业如果两年之内还达不到标准,就很可能被取消汽车整车生产资格。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会很轻松地进入到《公告》里来。
  仅仅有政策的推动还不够,从长远来看,主机厂仍然是彻底消除底盘“瓶颈”的主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80%的底盘被改装成各种专用底盘后才进入市场。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将来,专用车厂将是主机厂底盘最主要的消化渠道。把专用车厂看作自己的客户而不是附庸,从长计议,认认真真做各种底盘,是主机厂的明智选择。主机厂专心做底盘,专用车厂专心做上装,专用车的底盘“瓶颈”才能彻底消除,专用车行业才能健康发展。